【随笔系列】品读《随想录》感怀

分类:杂感随笔 | 标签: 随笔   读书   感怀  
2020-05-14 19:42 阅读(?)评论(0)

【随笔系列】品读《随想录》感怀


《随想录》简介(点击阅读)





回顾我在呼图壁县一中读书时,办理了人生中第一个借书证。县图书馆也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图书馆,里面一位身材纤瘦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的阿姨是安子的母亲,我当年曾经多次向她询问各种畅销书目,她总是给予我很满意的回答,是我唯一能记住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得知这些是我来克拉玛依市参加工作后遇到在新华书店工作的同年级同学安子才知道的。迄今为止,我前后一共申办了五个借书证。记得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博尔赫斯说过: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世界太冷,书就是避难所,的确是这样。


在高中四年里我在县图书馆借阅了很多东西方名著,读的最多的中国作品不是鲁迅而是巴金的力作,一直以来就非常崇拜我国著名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敬仰他的人品,也喜欢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家》《春》《秋》,我都曾在高中时代一一拜读,那部家喻户晓的不朽名作《家》更是爱不释手,看了又看。




记得小时我在鲁南老家的乡下观看了露天电影——早期电影版的《家》,那时我应该读三四年级吧,鸣凤跳湖自尽的那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经久不忘。这部著名影片主要表述的是以高家长孙觉新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觉新、梅表姐、瑞钰三个年青人的悲剧命运,觉新善良忠厚、懦弱顺从、逆来顺受、得过且过的软弱个性,在听命于包办婚姻和承受家庭重担时,不仅使自己丢失了梅表姐纯真美好爱情的追求、瑞钰贤妻良母式的奉献,更是软弱的把她们送上旧礼教的绞刑架。影片控诉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愚昧与罪恶,是包办婚姻,媒妁之言吞噬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其中孙道临的英俊潇洒,黄宗英的美丽善良,张瑞芳的温柔贤淑,以他们的精湛演技把人物的悲剧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虽然剧情已是日渐模糊,但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记忆尤新。后来我又品读了巴老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和《第四病室》

经历了十年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巴老在晚年用了八年的心血完成了令人回肠荡气的《随想录》,可惜我一直没有读过。前不久的世界读书节期间我在网上买到了他的《随想录》,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装本,质地很厚重,装帧也颇为考究,才50元。

捧起《巴金随想录》,发现在文学作品里真诚与真实最能让读者与作者接近,无论隔代多远或身份差异多大,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读者总能解出其中味道。

读完随想录,油然而生的代入感使我觉得我与这位老者灵魂的接近,越接近这位伟人,感觉只看到一位历经岁月、饱食困苦的老人在哭泣。

《随想录》里让我篇篇都看到的是关于说真话。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过无数的假,领受过各式的假把式,遭受过种种假的残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揭露假的东西,假的危害; 用真情真事真话来向读者表达真实的情感,说明真实的情况,告诉真实的道理。我感觉到,这些似乎有些  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





巴老用很大部分文字回忆了故人,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岁月。他说这是还债。我看到,他所说的,一方面是说了错话的亏欠,一方面是对故人的怀念,更主要的是为读者的所表达的歉意,他为他几十年里没有好的作品,为他这样一个受到人民敬仰的作家没能更坚强一点作出表率,也为曾经言不由衷说过的错话身不由己做过的错事。由此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他的可爱可敬,他的童真。在这里,我看到一个人民作家的责任,一个人民作家的道义在那里。

《随想录》让我久久思索的,还有巴金老人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几次住院。但他还债的愿望强烈,向读者说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遥有的1000 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生出惊叹。我的父亲瘫痪在床之后,也是这样极其艰难地给我写信,几乎用尽了平生力气。巴金老先生是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国家,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他的英汉双语版的《牛棚杂忆》也让我一次次泪洒衣襟。

读了此书,让我能记忆一生的也许只有一个字:真。从说真话开始,办真事,做真人,有基本的责任心。

 

无论是季羡林老先生还是巴金先生,他们都活成了一束光,一束灵魂之光。是一束束伟大的灵魂之光,才让人类这个负重前行的群体在陆地上得以漂浮,才让佝偻身体和踟蹰不前的人类,变得轻盈,身似鸿毛而呼吸自如。是那些灵魂之光,让人类可以在离地时感受大地无边,感觉自己正在一点点摆脱地心引力,而获得片刻精神的自由和崇高的自如。

 

我很庆幸,在有生之年,有缘有幸遇到了这些光。他们尽管离开了这个他们挚爱的世界,但是他们的灵魂却光照千秋,泽被后世,获得了永生,这也许是活着的终极意义吧。



2020513日凌晨星期三农历庚子年四月廿一




【相关阅读】


巴金简介(点击阅读)

博尔赫斯简介(点击阅读)

《随想录》简介(点击阅读)

巴金写《随想录》(点击阅读)




【我的随笔】

夜读《人间世》(点击阅读)

感谢父亲教我爱上读书(点击阅读)

观看中国诗词大会雷海为夺冠感怀(点击阅读)

家风芝兰久自芳(点击阅读)

品读周国平系列作品有感(点击阅读)

令人如此心痛的教育(点击阅读)

忆往昔话书房(点击阅读)

献给母亲:拿起煎饼想起娘(点击阅读)

感念师恩(点击阅读)

为父亲洗脚(点击阅读)

芒种之日追思张庆华先生(点击阅读)

追忆童年的苦涩岁月(点击阅读)

追忆高中时代(点击阅读)

重读家书(点击阅读)

芒种夏至之交回乡有感(点击阅读)

唯有书香能致远(点击阅读)

俞敏洪简介(点击阅读)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简介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书讯

李泽厚简介
三十年阅读李泽厚

评论美学家李泽厚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