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为父亲洗脚

分类:杂感随笔 | 标签: 杂感   情感  
2018-11-29 18:41 阅读(?)评论(0)

为父亲洗脚



【写在前面】

近半年以来偶尔和曾经的发小、初高中同学闲聊,得到好几位同学的父母不幸辞世的消息,他们当中有我的老师,也有我的师母,心中不免滋生出一些伤感和遗憾。人到中年的我们为了生计都在劳碌奔波,有时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人,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纵然我们再有金钱再有时间,恐怕也难以报答厚重的父恩母爱于万一。将来有一天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儿女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永无偿还的心情,那时我们就永远无以言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父母健在,让我们多陪陪老人吧

祈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20181128日夜,星期三农历戊戌年十月廿一


                    

                         为父亲洗脚

                                                    

今天中午下班后我和往常一样来到爹娘的住处,母亲已经做好可口的饭菜等我回来。

吃饭时爹大声嚷嚷着好多天没有泡脚了,非要让娘给他洗脚不可。我连忙放下饭碗来到厨房把水烧上,饭吃完了,开水也烧好了。

收拾好碗筷,我和母亲一起用力把父亲的身体调整好,头朝着窗户的方向平躺在枕头上,两脚垂到床沿下,我把调好了水温的大脚盆放到小方凳上,父亲的脚放进盆里,高度正合适。我特意接了大半盆热水,目的是让爹长时间把脚泡在里面,一是能更好地清洗污垢,二是能软化厚长的脚指甲。我一下一下地把温热的水撩上脚背,以濡湿脚的每一个部分,甚至连小腿也一并轻轻地搓洗着。连续有好几个月没有给父亲洗脚了,此时我的心里充溢着虔敬、愧疚和爱抚相掺杂的混合情感。我一边不时地往盆里加着热水,一边大声和爹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家常,爹今年耳朵也聋了,我们声音小了听不清。1995年农历九月初十,我还没有毕业,父亲因为给我汇款和寄信不幸遭遇车祸致残,至今已经整整23年,高位截瘫的他大小便无法自理,终日只能与床榻为伴。在这漫长难熬的二十多年里,吃喝拉撒全靠贤惠善良的母亲精心照顾。


                                               ▲当年我的爹娘就是这样挥汗如雨抢收庄稼

当年为了养家糊口,身强力壮的父亲,起五更睡半夜,打我记事起,一到农闲时节,无论是赤日炎炎的三伏天还是数九严寒的隆冬,几乎天天和别的村民一起拉着架子车到山上拉上一吨多重的石头,送到微山湖运河边上的夏镇街,往返八九十里路,一天一个来回,换取一些血汗钱。几年后运河边韩庄的厂矿企业需要沙子,爹一有空就带着毛驴赶到村后的河床里往韩庄一带拉沙子,有时路程更远一些。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们长大了,爹娘却老了。

爹除了有一把子力气外,种地也是远近出名的,我家施加的绿肥也是全村里最多的,他还专门作为村里少有的几位农业技术人员被培训过。一到农闲时节,爹娘就把猪圈里的粪肥一车一车的往外拉,有时我也跟着帮忙拉纤。真应了那句俗谚“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父亲种地无论是小麦、玉米、红薯还是苹果,产量之高在十里八村都是数一数二的。

我清楚的记得,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天起,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爹和娘几乎是喜极而泣,尤其是父亲,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就更加铆足了劲拼命地劳作,从此每天只有到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无论是春耕夏耘,还是秋收冬藏,父亲都离不开他那辆为拉脚而特制的架子车和新买的毛驴,把一车车肥料运向田间地头,把一粒粒庄稼拉进米缸粮仓,也把我们一天天养育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如一位作家所言“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因为爹娘的辛劳付出,我们不光吃上了白面馒头,穿上了新衣服,添置了新家具,还在1981年夏天拆掉了破旧的茅草屋,住进了亮堂堂的新瓦房。邻居都投来艳羡的目光,可是有谁知道爹娘的苦和累!不仅如此,爹娘还节衣缩食供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上学,因为某方面的原因,从小就嗜书如命的父亲一辈子注定和升学、入伍、招工、担任乡村教师等诸多好事无缘,只好靠出卖苦力为生。粗通文墨的父亲常常教导我们“生活就像赶着牛车上坡,既便是累死牛也不能让车回头。”求学亦是如此,没有十余年如一日的勤学苦读,就不会有日后相对意义上的安稳和幸福。正是深受着父亲一生恪守“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句古训的影响,我才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找到了一份灵魂的永久寄托。在那个三月不知肉味的日子里,我这颗爱读书的种子都是父亲播下的,当年他农闲时经常徒步从十里八乡到处借书读,甚至有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书一到手我们爷俩就一起抢着看,或在冬夜的油灯下,或在夏日的雨季里,只要是农闲时节,爷俩就每人捧着一本书看,不懂的地方父亲就给我讲解,每到饭前整日忙碌的母亲和小脚的祖母大人总是一遍遍催促我们,爷俩几乎是手不释卷,我也因此囫囵吞枣的读了几本像样的书,估计这在当年的乡下是很少见的。虽然我学的是英语专业,但是我最钟情的还是繁体竖排版的古典书籍,也时常被一段段隽永无限意味深长的诗词或者叱咤风云义字当先的英雄人物所感染,几度眼含热泪,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后来日子逐渐好转,父亲彻底告别了拉脚的苦日子,但是他依旧想办法下矿井挣钱,供养我们读书和一家八口人的吃穿用度。

今天抚摸着爹的这双已经浮肿变形的双脚,回想起那年那月,让年逾不惑的我禁不住泪眼婆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路真的是一步一步,一段一段,艰辛而又漫长。父亲这双43码的大脚板,穿着母亲缝制的一双双千层底布鞋,拉着那辆破旧的架子车,装着满满的爱,走过春夏秋冬,载着我们走向了远方。时隔多年,这份真情与经历已经成为一道永恒的剪影,嵌入我的灵魂深处,注定永生难忘。


洗完了脚,我打开一瓶开塞露,均匀地涂在他的脚和腿上,这样才可以让干燥的皮肤更润一些。随后我小心翼翼地剪脚指甲,并把脚指甲里面一层厚厚的白垢,轻轻地挖出来,用了半个多小时,修剪完毕,再把父亲的身体调好,侧身躺下,倒好一大碗温开水递到他手里。

“谢谢我的好儿子。下辈子你还给我当儿子好不好?”一辈子幽默风趣的父亲动情地对我说。

“好,下辈子咱爷俩还是父子!”父亲开心地笑了。

“就他这样不能挣工资的爹不要也罢,不但不能挣钱,还给儿女添累赘。”娘在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娘,要儿女干啥的?”我笑着问母亲“养儿就是防老的。”

每天中午去父母房子吃饭,父亲的话语里无不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尽管他有时脾气大,这也许是山东人的秉性吧。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倘若没有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父亲不可能快快乐乐地活到今天,我们五个做儿女的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母亲功不可没。常言道:少来夫妻老来伴!以前我对这句话一直没有什么过深的理解,在父亲瘫痪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人世间什么是相濡以沫。这世间的真正爱情不见得是爱得死去活来,可能就蕴含在为柴米油盐而忙碌的琐碎日子里。一如我那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爹娘,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没有什么卿卿我我,但他们彼此忠贞,用最朴实最平凡的行为诠释着属于他们的那份真诚而感人的乡村爱情

最后祈愿我的父母福同海阔,寿比南山,好让儿女们从容尽孝!

记于20181128日夜,星期三农历戊戌年十月廿一



【我的博文】

重读家书

感谢父亲教我爱上读书

为父亲洗脚

承淳朴家风,弘扬传统文化

世界上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人生识字忧患始

丁酉年除夕感怀

仲秋时节惹乡愁

寒衣之日,遥祭祖先

戊戌年清明前夕扫墓感怀

仲秋时节惹乡愁

童年记事:卖槐米

童年记事:耩麦

感念师恩

追忆逝水流年(上)

谷雨之日再回乡下

鲁南农村30年前的割麦图,那时的生活竟这样美好

立秋前夕回乡感怀

父亲节感怀

夜读人间世

再次品读王鼎钧先生力作

鲜衣怒马少年时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做读书一族倡议书

一个伟大母亲的育儿启示——记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杂感随笔:观看中国诗词大会雷海为夺冠感怀

品读好书:《西南联大行思录》

《南渡北归》(全新套装三卷本无删减)

教师: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聆听田秀英老师《笑对人生》讲座

 


 

  最后修改于 2018-12-05 11:30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